【纪检人·镜头】 杜诗寄家国 草堂幽千古

日期:05-26 来源:

  杜甫草堂,是“诗圣”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。公元759年冬天,杜甫为避“安史之乱”,携家入蜀。他在诗中提到的“万里桥西宅,百花潭北庄”就是此地。

  草堂北门

  草堂南门,外悬清代诗人、书画家顾复初所撰楹联

  诗史堂楹联“世上疮痍,诗中圣哲;民间疾苦,笔底波澜”

  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诗歌风格沉郁顿挫

  现实主义诗篇《丽人行》

  第三时期战乱为官,安史之乱爆发,杜甫写下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”(《春望》)这样字字泣血之句。后来冒险逃至凤翔,被授为左拾遗。为官期间清廉刚正,以“济时肯杀身”的勇气真言直谏,遭遇贬斥,却仍不改忠义初衷。届时战火连绵,满目疮痍,杜甫有感于百姓悲苦,奋笔创作不朽史诗——“三吏”(《新安吏》《石壕吏》《潼关吏》)和“三别”(《新婚别》《垂老别》《无家别》)。

  还原《春望》情境

  游人品读诗歌长廊中的“三别”诗篇

  第四时期西南漂泊,也是杜甫在草堂留下身影的时期。辗转十一年杜甫写《春夜喜雨》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《蜀相》《登高》《登岳阳楼》等大量名作,在草堂居住期间就作有240余首,其中传诵最广的诗句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就产生于草堂,其情甚笃,感人至深。

  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里提到的“茅屋”,保持了古朴风格

  《春夜喜雨》

  杜甫铜像,形象清瘦,风骨长存

  草堂的一块碑石上镌刻了杜甫所有存世的诗篇名称

  雨后的草堂,景色愈发清新悦目

  今日的杜甫草堂绿意葱茏,人们从各处赶来,感受草堂岁月沉淀后的宁静,体会杜甫诗中家国天下的广袤。每个来过草堂的人,都被诗人身上爱国赤诚、廉洁无私、忠义正直的品格所感染。



上一篇:共享单车乱停放仍难禁绝 有序停车需补管理短板
下一篇:各地严查严管网络表演平台


联系我们:中侦在线
中侦在线_真相只有一个

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、由企业负责,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,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。